如水靈動,似山沉穩(wěn)
——評西寧五中關海娟、漢中中學劉錦超《錦瑟》同課異構
陜西省漢中中學 鄧厚利
從教十余年,每次教授李商隱的《錦瑟》時,我都覺得是對自己的巨大挑戰(zhàn)。聽西寧五中關海娟、漢中中學劉錦超二位老師關于《錦瑟》的同課異構,令人深受啟發(fā)。聽完關海娟老師的《錦瑟》課的一年輕的地理教師感慨:語文課原來如此精彩?我說:是的,語文可以如此精彩,語文原本如此精彩!
關海娟老師從千里外的西寧遠道而來,在她的《錦瑟》課程的導語里,他對漢中的歷史文化了如指掌,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和她的心理距離,別致的導語設置讓學生從心靈深處接納了這位從青海湖畔走來的美麗老師 。
微視頻簡介李商隱的生平恰到好處,教學過程中關老師抽掉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來解讀詩歌,大膽而有新意,體現(xiàn)出她對詩歌的整體把握的能力。除去詩歌中的四個典故,詩歌的主旨會是什么呢?抽取其他三個典故,詩歌的主旨又會怎樣?任意兩個或者三個典故疊加,詩歌的 主旨又會是什么?遺憾的是關老師并未借此思路進行深挖,但關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解讀這首被稱之為“古詩界的哥德巴赫”的詩歌主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錦瑟》的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四句詩不但是典故更是意象。我們做的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理解典故的含義,而往往減弱了學生對意象的整體感知。關老師更多的從意象的角度來引導學生讀詩解詩,充分調動學生感官來感受系列意象傳達給讀者的感受,這是非常好的,因為李商隱的詩作與以理入詩的宋詩或者意象單一情感單調的其他詩歌有本質的區(qū)別。
關老師能把課堂所教授的詩歌與另外一些詩詞佳句關聯(lián)起來,以自己豐富的知識儲備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喚醒學生利用以往的詩歌積淀對新詩進行理解,真正體現(xiàn)出以詩解詩的味道來。
整個課堂能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參與熱情,而且能貫穿于課堂始末,使每個同學都不能置身事外。重學生的體味,重學生的感受,重知識的構建與生成,多對話,多探究,少灌輸,少直接告知,教師的領讀、伴讀、引導、啟發(fā)都很到位,關海娟老師的課堂能體現(xiàn)師生互為主題的教育原則。
關老師的《錦瑟》課讓人難忘!是一節(jié)生動的語文課,先進的理念,豐富的積淀,嫻熟的技能叫人敬佩。
劉錦超老師的課堂緊緊圍繞詩句,在導語中運用梁啟超的話語入題,指明課堂研讀的方向,直擊本詩解讀的核心內容,大膽,勇敢。語文課堂往往得不出一個確定的答案,也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如果試圖讓學生給一個如數(shù)學一樣1加1等于2的答案來一定是徒勞的?!跺\瑟》詩旨的解讀更是如此。這個古老的難題使許多語文人折戟沉沙、鎩羽而歸。劉老師從四個典故入手,穩(wěn)扎穩(wěn)打,引導學生把握詩旨,表現(xiàn)出扎實的功底和沉穩(wěn)的風格。再加上知人論世的環(huán)節(jié)的插入,詩歌主旨就顯出輪廓來了。典故的解讀,知人論世的鋪墊,使后面的探究詩旨水到渠成。
劉老師的課堂氣氛略顯沉悶,這體現(xiàn)出二位老師的不同風格,關海娟課如青海湖之水,靈動飄逸,瀟灑自如;劉錦超課如大秦嶺之峰,沉穩(wěn)厚重,嚴謹凝練!也表明漢中中學學生需要象關老師這樣的新鮮血液,也體現(xiàn)了漢中中學師生對遠道而來的西寧五中關老師一行的熱烈歡迎,歡迎各位“回家”,漢中中學歡迎您!



